中国经济报导: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多维度市场深耕与战略调整,全力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呈现出重点领域突破显著、军民融合深化、重组协同效应初显的发展态势。
重点领域市场突破
智能传感器与电力领域
微电子院凭借技术优势,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中标南方电网智能传感器项目,标志着其产品在国家重点电力领域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认可度迈上新台阶。
这一突破不仅巩固了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行业地位,也为后续参与更多国家级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础。
专用工装与高端装备制造
一机集团瑞特公司签订近千套专用修理工具工装订单,通过整合高校与科研机构资源,将新技术深度融入产品研发,在细分市场实现转型突破。
武重集团则凭借搭载超高速主轴的数控落地铣镗床,成功斩获多家重点用户订单,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端机床市场的竞争力。
民航工程与区域经济服务
五洲设计院在民航领域接连中标阿克苏机场总体规划及商丘机场改扩建项目,涉及飞行区场道、空管工程等核心内容,助力提升区域交通枢纽运营效率与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此类项目的落地不仅体现了集团在民用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军民融合与民品市场拓展
民品产业结构优化
集团通过体系化推进民品发展战略,聚焦17个重点产业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北斗应用、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规模近两年平均增速超25%,北斗高精度服务全球用户突破10亿。
同时,民爆、汽车零部件等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并购重组(如江南化工)实现规模扩张,民爆产业规模达百亿级。
细分市场深度挖掘
铁马集团变速箱公司通过提前谋划市场销售方案,在分动箱产品订单上取得新成果;北重集团在火电领域签订超2亿元合同,江阳爆破公司实现从单一穿爆服务向露天矿山采剥总承包的转型,合同金额超亿元。
这些案例显示集团在民用市场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重组协同与战略调整
军工资产整合与专业化聚焦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剥离组建“中国长安集团”,专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其军工资产(如轻武器、光电装备)注入兵器工业集团,形成“重型装备+轻型武器”的技术协同优势,军品营收占比预计从60%提升至75%。
这一重组强化了集团在陆战装备领域的全链条能力,目标成为全球第三大陆战装备供应商。
供应链与国际化布局
重组后,集团加速推进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计划2026年实现70%主战装备AI决策能力。
同时,依托“合成旅”整体解决方案,整合99A主战坦克、无人战车等产品,重点开拓中东、东南亚军贸市场,2024年军贸出口额已达230亿美元,整合后目标突破300亿美元。
冲刺“双过半”的保障措施
生产经营统筹与资源调配
二季度以来,集团围绕全年目标,加强生产组织与供应链管理。例如,北方创业公司签订5.42亿元铁路车辆订单,首批106辆C70E型通用敞车已发运,带动产业链各单位高效协同。
物资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平台化运营,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5.4%,利润增长97.07%,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创新与人才激励
集团发布“13481”科技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9%,聚焦无人作战系统、高超音速武器等前沿领域。
同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科技人才正向激励,例如对关键岗位员工实施薪酬倾斜,推动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提升。
风险管控与合规管理
通过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与内部巡视巡察,集团持续优化合规管理,压降“两金”规模,防范重大风险。例如,江阳公司三分厂通过工艺创新与安全管理,实现生产质量与效率双提升,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集团仍面临技术迭代压力(如高端芯片进口依存度约40%)、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
未来需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例如将无人战车技术应用于物流机器人,同时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总体而言,兵器工业集团通过细分市场突破、军民融合深化、重组协同等多维度发力,已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重组效应持续释放与战略布局深化,集团有望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战场上实现“双轮驱动”。
转自:全国商报联合会
炒股配资10倍平台,杠杆炒股网,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