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1日,华南师范大学“云栖豆乡”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肇庆四会市地豆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这支由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鲍锟山研究员带队的队伍,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展开调研,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此次实践活动获得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项目的大力支持。在地豆镇水车村,省农科院特派员秦红杰研究员现场指导突击队开展乡村风水塘水体修复研学活动,深入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队员们全面学习了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地豆镇农业养殖、种植、环境修复及景观美化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真切体会到 “科技 + 生态” 模式引领下美丽乡村的建设之路。
立足地豆镇产业发展实际,突击队将调研重心投向三大特色产业,以扎实行动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在水车旭和农场,负责人向团队展示了 300 亩凤梨园的科技应用成效。在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农场不仅培育出清甜爽口的凤梨,还实现了花期的精准调控,成功与其他水果错峰上市,大幅提高了市场收益,增强了产业韧性。
在程晖农业合作社的夜香花种植基地,队员们深入调研夜香花独特的生长特性和科学的种植模式,认真倾听一线农户的心声。更值得关注的是,队员们化身为 “新农人主播”,尝试通过直播电商的形式,为这一特色农产品开拓线上市场,用实际行动助力产业振兴。
作为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豆镇彩明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传承人梁裕章师傅详细讲述了彩明窑的历史渊源、鲜明特色、工艺现状以及自己坚守传承的故事。队员们深受感动,在表达敬意的同时,积极探讨将非遗文化创新融入 “百千万工程” 的可行途径,努力寻找传统工艺与现代发展的融合点。
在短短四天时间里,“云栖豆乡” 突击队的足迹遍布地豆镇的各个乡村。从池塘边关于生态修复的研讨,到果园里对科技应用的调研,再到窑洞中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路可源
炒股配资10倍平台,杠杆炒股网,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