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和财经圈里不少人都在议论一件事,北京一家名叫“清微智能”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一下子拿到了中国联通将近四千八百万元的大订单。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惊讶的。
现在搞人工智能,最烧钱的就是算力,而算力的核心就是芯片,这块市场之前基本上都是被国外巨头,特别是美国的英伟达公司牢牢把控着。
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咱们自己的公司,不仅能卖出产品,还能被中国联通这样的央企相中,并且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单子?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名堂?
这钱花得值不值?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清晰,主要就是两个招标项目。
今年夏天,中国联通在内蒙古分公司计划要建一个自己的“智算私有云”。
说得通俗点,就是他们要给自己打造一个专门用来跑人工智能业务的超级计算机集群。
这个大工程,他们分成了两部分来采购设备。
第一笔采购是在7月下旬发布的,要买32台业务服务器,总预算是1600万元。
服务器大家可能不陌生,可以理解成是数据中心里那种性能超强的电脑主机,是整个系统的骨架。
联通给每台服务器设定的价格上限是50万元。
到了8月中旬开标,结果显示,清微智能报出了1593.6万元的总价,非常精准地卡在了预算内,成为了第一中标候选人。
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还觉得正常,毕竟做服务器集成的公司不少,能拿到单子说明有实力,但还不算特别惊奇。
真正的重头戏在后面。
8月初,联通又发布了第二笔采购,这次要买的是32套GPU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显卡,但这是专门用于AI计算的专业卡,性能极其强大。
这笔采购的预算直接翻了一倍,达到了3200万元,算下来每套卡的最高限价竟然高达100万元。
一百万一张卡是什么概念?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冲着英伟达最顶级的那些AI芯片去的,毕竟在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的GPU就是硬通货。
然而,8月底开标结果公布,让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都大吃一惊:第一中标候选人,竟然还是清微智能,报价是3196.48万元。
这下子大家就坐不住了。
清微智能自己就是一家设计芯片的公司,它能中标这个项目,说明它卖的不是别人的卡,而是搭载了自己芯片的AI加速卡。
这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国产的AI加速卡,凭什么能卖到近百万元一张?
它的性能真的能和国外顶尖产品掰手腕吗?
中国联通为什么敢于在这么核心的项目上,选择一家成立才几年的创业公司?
要解答这些疑问,就必须深入了解一下清微智能这家公司和它的独门绝技。
这家公司虽然2018年才成立,但它的出身可不一般,是脱胎于清华大学的“学院派”正规军。
它的核心技术,叫做“可重构计算”,这个技术概念听起来很深奥,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它。
我们平时电脑里的CPU,就像一把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什么活都能干一点,但没有哪一样是做得最快最好的。
而大家熟知的GPU,就像一把专门用来切肉的屠龙刀,在处理AI需要的大量重复性计算时,效率极高,但让它去干点别的精细活,它就不太灵光了。
那么“可重构计算”芯片是什么呢?
它就像一盒能千变万化的智能积木。
当你的AI程序需要一个特定的计算工具时,这块芯片就能在硬件层面上,把自己“重组”、“变形”成最适合这个任务的形态,就像是为这个任务量身定做了一个最高效的专用工具。
等下一个不同的任务来了,它又能迅速“变形”成另一种最适合的形态。
这种“随时变形”的能力,让它在能效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也就是花同样的电,能干更多的活。
在今天这个AI算力成本高昂、能耗巨大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宝贵。
清微智能这次中标的核心产品,正是基于这种可重构计算技术打造的云端AI芯片,叫做TX8系列。
这款芯片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特点,就是它天生就支持一些超低精度的数字格式,比如MXFP8和MXFP4。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
传统的AI计算,为了保证精度,用的数字都比较“大”,就好比用4K原画质看电影,画面虽然清晰,但文件体积巨大,处理起来又慢又费劲。
而清微智能的芯片,就好像找到了一种方法,能把4K电影压缩成高清1080P的大小,但通过特殊的算法,让画质看起来跟4K几乎没有差别。
这样一来,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能耗也显著降低。
据说,这款芯片已经能够很好地支持像“深求DeepSeek”这样先进的国产大模型,证明它不是一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真正能投入实战的利器。
这就是它敢于叫价近百万,并最终获得联通青睐的底气所在。
当然,光有好的技术还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清微智能背后的支持者阵容,更是堪称“豪华”。
翻开它的股东名单,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中国科技和资本界的一支“全明星队”。
首先,有“国家队”坐镇,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大基金”),还有北京市政府的引导基金。
这表明,国家层面非常看好这条技术路线,将其视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
其次,有像蚂蚁集团、百度这样的“用户队”。
它们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每天都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和AI任务。
它们愿意真金白银地投资,说明它们在实际测试中看到了清微智能芯片的价值,认为这能帮助它们在未来有效降低算力成本。
最后,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兆易创新、韩国SK海力士等“产学研队”的支持。
清华是技术的源头,而兆易创新和SK海力士本身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它们的加入,代表了来自业内最专业眼光的认可。
所以,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看,清微智能这次拿下大单,并非偶然。
它是一次顶尖技术、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雄厚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笔近4800万元的订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商业合同本身。
它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宣告,向整个行业展示了国产AI芯片在高端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对于中国联通这样的企业来说,敢于在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上采用国产初创公司的产品,这本身就是对国产科技自信心的体现,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示范。
它标志着我们正在从芯片设计、到硬件制造、再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上,一步步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炒股配资10倍平台,杠杆炒股网,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