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蒸腾,蝉鸣聒噪,又到了一年中最“热情洋溢”的季节。中医认为,夏季与“心”相应,高温夹湿,正是养生关键期。顺应天时,科学调养,才能让身体在炎夏中保持平衡与活力!
夏季养生核心原则:顺应天时,养阳祛湿
1.养心静神:心静自然凉
夏气通于心,暑热易扰心神,引发心烦、失眠。养生首重“静心”:
调情志:戒怒戒躁,保持恬淡平和。听听舒缓音乐、练练书法、打坐冥想都是好方法。
保睡眠:晚睡早起(不晚于23点),适当午休(30分钟左右)以养心气。
远烦扰:减少高强度社交、避免过度思虑,给心神减负。
2.清热祛湿:给身体做“减法”
暑多夹湿,湿热困脾易致困倦、食欲差、大便粘腻。
饮食清淡:多吃冬瓜、丝瓜、黄瓜、绿豆、薏米、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适度出汗:通过运动或泡脚(水温不宜过高)微微出汗,助湿邪排出。
展开剩余60%慎用寒凉:冰品冷饮伤脾胃阳气,反助内湿,切莫贪
3.适度运动:“慢”字当先
“无厌于日”,但需讲究方式:
择时: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
择地:选择阴凉通风处。
择项: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等和缓运动为佳。
适度:以微汗、不感疲劳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
夏季养生注意事项:细节决定健康
1.因人而异,辨证施养
中医养生讲究个体化:
阳虚怕冷者:可适当温补(如姜枣茶),少食生冷。
阴虚内热者:以滋阴清热为主(如三花茶),慎用温燥。
湿热重者:重点祛湿清热(如四味饮、荷叶山楂茶)。
老人、儿童、体弱者:更需谨慎,避免过度清利或滋补。
2.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
食材新鲜,生熟分开,彻底加热。
剩菜剩饭及时冷藏,充分复热后再食用。
少食或不食生冷海鲜、路边摊凉菜。
多喝温开水或淡茶水,补充水分。
中医养生,贵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这个夏天,用心呵护自己,让传统智慧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仅作为健康科普知识交流传播,不做商业广告宣传。
发布于:浙江省炒股配资10倍平台,杠杆炒股网,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